个人创业经历《从一家餐饮店开始你的财务自由之路》

  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对过去这些年,创业及打工的经历做一个真实的记录,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不会对过去的某些时刻遗忘。因为,他包含了我所有的复杂的情感在里面。希望,失望,激动 同时也希望,我能对过去6 7年的商业经历有一个大的阶段性的总结,并使从中学到的商业逻辑对我后面有更加深刻的指导作用。尽管很多,是已经融入我血液里面的东西。 我们都,“在路上~~~”,  回忆过程中难免会将很多我经历过的,或者知道一些内幕的公司揭露出来,创业的人群很大,但是特定的行业圈子很小,希望碰巧知道的人不要在帖子里人肉。,  题记: 一直挺喜欢的一部商业励志影片,《 当幸福来敲门 》,里面的主人公将他那段时期的生活分为5个部分,  一 riding the bus 搭公车,  二、being stupid 冒傻气,  三、internship 疲于奔命,  四、paying taxes 缴纳赋税,  五、happiness 幸福来临。,  我想,如果我的创业经历从大学开始算起的话,那这第一部分应该叫 lost ~ 迷茫,  当年考大学的时候,稀里糊涂填了所上海的大学,然后稀里糊涂的被录取了,后来我查了学校在我们省的分数线,我竟然是最后一名踩线进去,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录取不上,我又该是个什么命运呢?,  上大学第一天,学院的领导就开始给我们灌输,我们这个专业将来多么的大有发展,我们的前途多么的辉煌。那个时候傻呀,在中学里面待久了,怎么知道外面世道的复杂与艰难。大二暑假实习的时候,接触了这个所学专业公司里面的人,才知道这是个江河日下的行业。于是,整个寝室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迅速转变成对将来的无限迷惘:,  “ 我们毕业后能干嘛?”,  当时班级里根据毕业后的目标,已经分成几大集团,有考研集团,还有出国集团,也有公务员集团(那个时候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热门),也有500强或者国企(非500强不去)等等等等,当然,也有像我一样,继续混,继续魔兽,继续翘课,继续重修(那个时候重修一个学分才80块钱,便宜)。,  直到一天,我去我们学校一个卖魔兽点卡的小商店,看到了一个当时风靡全国的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被里面的人物深深吸引。马上去学校门口买了一套光碟,那个时候,马云,史玉柱,牛根生这些大佬就是我的偶像。看完了赢在中国,“创业”,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条路,我当时是这样思考的:到底该不该创业? 如果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现在看起来so easy 的问题,对于一个没任何商业经验的人,决定的难度却相当大。所以也根本没到考虑要在哪个行业创业,做什么项目的地步,仅仅考虑,do or not?,  插句题外话,我们这个系里,一共两个班,大概60多个人,各自的父母有各种职业,国企的,当公务员的,做生意的,也有普通的工人 农民。其中有一个温州的同学,平时很低调,很少说话,吃穿用度跟我们这种屌丝没什么区别,我们只知道他家里是做眼镜生意的,根本不知道他家里的背景,快上大四的时候,家里帮他在徐家汇买一套复式公寓,全款的那种。虽然现在看来,资金不算巨大而且买房全款的操作思路不大对头,但是对当时的我,仍然引起很大的震撼,那个时候连10万块钱放一起有多高都没见过。快毕业的时候,各个家庭的经济实力才渐渐显现出来,并拉开了差距。,  家里有钱的,车呀房呀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还有两个女同学,是家族企业的那种,平时根本看不出来。跟电视 报纸里的富二代完全两个生活状态。【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同时接触到上海很多所谓的富裕阶层,中产阶级,平民阶层,穷人阶层,才产生了深刻的对比效应。这个后面细说】。而我们这种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别说买房了,能有多余的钱交女朋友,已经算是不错的。,  结果,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段话来了,一天在寝室,一个上海的同学无意间对我说了一句话“ 我爸爸当年年轻的时候,他朋友喊他一起做塑料球加工厂,他怕有风险没去做,结果他朋友的厂现在已经成了闸北区的纳税大户,现在全家准备移民到澳大利亚去,” 对于同学无意间的一句话,我却被惊醒了。看我周围朋友同学很多现实的例子,凡是年轻时候追求稳定的,后面不都是条件一般吗?反而那些年轻时候没有工作的父母,迫于无奈,只好在商城门口摆摆摊卖水果,或者去襄阳路(后来搬到了七浦路)租个10平米的摊位卖服装,哪有那时候的铁饭碗高端大气上档次呀?【 今天看这个逻辑严重错误,但是当时真的成为我真正决定走向创业这条路的唯一理由】, 前前后后大概仔细想了2 ,3个月,最后毅然决然的决定,创业!反正我本来就一无所有,最多再一次的一无所有。,  迷茫了近4年的大学时代终于快结束了,辉煌战果如下: 计算机二级(上海市高校计算机)重修2次,一共考了4次,2次记错时间。高数以照抄的方式踩线通过(智商啊),第三件就是决定创业。终于不迷茫了,心里阵阵的高兴~,  这个时候,终于过渡到了我的第二个阶段,就是~~~~~~~~~~~~ lost again ~~~~是的 再次迷茫。,  决定了创业以后,很容易的,我就找了份销售的工作开始做起(那个年代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很多地摊读物都说,当老板从销售做起,我就信了),那个时候还是大四的第二学期,同学们都忙着在学校享受最后的甜美时光,我却买了一份 人才与市场(好像是吧 就是07 06 年在上海很流行的,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51 智联) 哇,到处都是招销售的,一通电话过去,终于敲定了闵行区的一家电信公司,是做网络电话的。就是VOIP,当时在上海很是流行。记得面试的时候,大概来了十几个人, 两人一组面试的。我接到面试通知是3点钟,到我面试的时候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我跟另外一个男的一起进了办公室,面试我们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福建人(后来才知道的),,  这份工作结束后,我获得了如下经验:1,能轻松混入上海的任何一间写字楼2,第一次对人不可貌相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3,销售能力入门了。,  答辩完论文,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宿舍4个人,和对面寝室3个人,从杨浦坐车,一行7人浩浩荡荡坐车去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招聘会现场,转了半天,看了很多面试的摊位。,  但是现在只记得红星美凯龙和上海团购网,因为两家的招聘区刚好挨着,红星美凯龙招的是管理培训生吧,就是轮岗的那种,以后的目标是区域经理和店长,满满当当围了好多人。,  我几个同学都很热衷去红星麦凯龙投简历,工资比较高,福利待遇也比较好。但是在面试现场这个职位立刻就被我否决了,红星麦凯龙培养的是门店的高级管理人才,和自己创业的能力没有半点关系。但是我对上海团购网倒是很感兴趣,第一这是家互联网的公司,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比较容易快速扩张。第二,这家公司以前没有听过,看样子规模不是很大。比较符合我的要求。现场的销售面试很有意思,面试官和HR坐桌子后面,你如果对这个销售的岗位有兴趣,就可以上去递简历,我们站在那里看了一会,有十来个人上去投递,也都进行了现场面试,面试官都让他们回去等电话。于是我和同寝室的小G也上去投递了简历。,  现场面试我的是上海团购网的 ,因为投的是销售的岗位,所以让我说说对销售的看法。这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已经做了好几年销售的我,当然不算难题。我现在仍然记得非常清楚,我是拿卖铅笔和卖飞机做比较,两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满足一定的客户需求,吧啦吧啦侃了一堆,又举了我之前做销售碰的几个例子。 当场拍板让我后天去公司,说邓金华邓总还要面试我一次。小G也被当场通知后天和我一起去面试。我们看了那么长时间,好像我们是唯一直接通知去面试的两个人。小G之前在学校做过兼职公司的校园代理,卖过日本的翻盖手机。对面试这种事情自然也是小菜一碟。现在小G和我的同学小Y在浦东做文化传媒公司,从最初的倒卖杂志和教辅书籍,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多名员工的广告代理公司,并且借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又靠我们导师的介绍,认识了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领导,现在在搞非物质文化遗传方面的申请。,  非常戏剧性的是,后来我去学大教育上班,在总部黄浦校区,一天接待了一位带着10岁儿子的家长,总是看着非常面熟,这位家长也盯着我看了好久,但是我们相互都觉得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对方。等家长带孩子走了以后,我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此人正是当时在交大闵行校区面试过我的 。这是我人生中比较奇遇的两次经历中的一次。,  面试回去后第二天早上,我和小G如约来到了上海团购网的总部,和我们学校离的也不是很远,都在杨浦区。公司位于北外滩那边,那时候北外滩还没有拆迁,到处都是小弄堂,公司藏在一座很不起眼的loft里面,整个公司显得很空旷。进门以后,前台MM问明来意,就直接把我们带到HR那里,HR是一个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MM,给了我们两张履历表,并随便聊了两句,才知道,原来她和公司的创始人,都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并且是福建老乡。 从她嘴里得知,公司的老板姓邓(可惜最近齐家网上市失败),华师大学中文的,我当时还想,和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原来华东师大中文系这么牛叉,早知道我也报了。,  填完简历,等了一会,小G就进去面试了,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小G面试完后,我也被叫了进去。,  邓总大概40出头,戴个眼镜,一点没有老板的架子。到像一个民办中学的数学老师。这件事也印证了后来我的一个看法,我在很多场合接触过的老板,我指的是那种真的靠自己白手起家的,大多数都不像老板,要多不像有多不像。反而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却非常像非常有型。以前死活想不通这个道理。老板不是应该都像黄光裕那样,有型有派有气场的吗?直到看了《富爸爸投资指南》上面的一段话,很多投资公司或者银行都喜欢请一些两鬓斑白,看起来非常有派头的年纪大的人来充当门面,不是因为他的资历老或者有能力,而是看上去更像一个专业的经理。这起码很好的证明了一点,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和路数。,  邓总先介绍了一下上海团购网的商业模式,然后对我以前的经历做了大概的了解。我记得映像最深的一句话“你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好好的干吧,我看好你”。当时还比较的飘飘然,后来才知道,这是面试老板惯用的方法,用于鼓励新进员工好好为公司服务。当然,小G同学也收到了同样的鼓励。后来我自己开公司面试员工,从来再不说这样虚伪的话,而是非常直接的指出他的不是,碰到脑袋不清楚的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我会直接说出他的错误和缺点。这样虽然伤人,但是希望若干年以后,他会感谢我。,  3天后,人事MM通知我被公司录取了,周末来参加一场齐家网的现场砍价会,是在中山公园龙之梦对面的一栋写字楼的一楼大厅。当天早上8点我赶到会场,找到了负责带我的小刀老师,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由于第一天上班,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做,于是我只能跟在小刀老师的后面,看他怎样接待客户。,  说到这里我先说说上海团购网的商业模式。上海团购网是将建材生意上下游整合起来,利用下游客户群的数量优势,将上游供货商的价格以极低的价格,被媒体誉为价格绞肉机。,  比如,你平时自己去建材市场买卫浴,假设一套科勒的花洒需要1000块钱,但是通过上海团购网现场购买花洒,可能600百块就能拿到正品行货。装修的利润空间如此巨大,也就不难想象,齐家网如何赚钱了。,  而我们这批做销售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上海一些做木地板,做卫浴,做吊顶的老板。,  在那场会议里看到了上海建材行业的几个大佬级人物,有申春江的老板,这场会议称为价格绞肉机,,  那天回去以后,我整整考虑了一个晚上,也给我以前打工时的很多老板去了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就是我在Discover101课程中提到的战略布局。提到的智囊的作用。你问周围的人没有用,他们跟你是一个水平和档次。提供不了多少有用的建议,因为大家都很迷茫。马云为什么比国内几个互联网大佬都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云有一大帮世界最顶尖的商界朋友,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人,据说马云爸爸经常会飞去和这帮世界顶尖高手请教。作为像你我这样资质普通,就更要给自己建立起强大的智库了。为什么叫智囊不叫导师?因为作为创业者,你才是核心,你才是做决策的人,你才是主公,别人只是给你的决策给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帮你做决定,决定权永远在你的手里。,  很清晰的记得,那天回去后,我仔细梳理了齐家网的商业模式和一些运作的细节,给我之前认识的10个老板打了电话。有8个人劝我留下,2个人劝我离开。劝我留下的人,理由都很充分,第一,建材生意在未来10年是大爆发的时间。第二,团购的模式也有着美好的前景。当然这两点,在邓总面试我的时候,都得到了验证。2个劝我离开的人中,有一个L总,比我小两岁,贵州人,是我大学期间在闵行做IP电话推销时的老板。,  除了L,还有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做贸易的,只说这种生意可能不太适合我,因为我这个人心软,不会砍价,这样就无法给自己的客户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些人不但看项目看的准,看人也看的很准。我在商业方面最大的软肋就是不会砍价,小到菜场买菜,大到一笔几十万的广告费用。都需要找人帮我才能完成。,  L确实是个商业天才,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他说“你是大学生,肯定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你的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做生意赚钱,可是以你的资源和阅历,到了建材行业,就是下等马,没有至少5年的积累,你肯定难有所斩获。而且像齐家网这种,是赢家通吃的模式,市场上最多存活2到3家。你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能在短期内成为上等马的项目,用上等马的优势去拼行业里的下等马。最后一点,你刚刚走出社会,最需要学的是如何装孙子求别人,你们齐家网做销售,很多时候都是客户在求你们。你还是先学会怎样做孙子,再学怎么当爷爷吧”。,  虽然我当时也知道要找小公司和靠谱的项目复制,但是远没达到L那么犀利和精劈的分析水准。,  听了L的话,我豁然开朗。什么时候又有了这样的感觉?就是N年后玩植物大战僵尸,过泳池关时,用三叶草吹散了满屏幕的浓雾。,  我这个所谓的大学生,常常在L面前产生自卑感,并且自愧不如。由衷的佩服L的商业天分和直觉。,  于是,当晚做出决定,不去上海团购网。继续寻找下一家。到了周一早上,我没有去上班,到了上班时间,人事MM连着打了我两通电话,我都没有接,现在想想,真是做的非常差劲,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当面对邓总和那个人事MM说声对不起。得知我放弃了辛苦找来的工作,我们的辅导员还特地跑来做我的思想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她带的班级就业率的问题。,  拒绝了齐家网以后,我又开始了寻找工作,除了网上海投群发简历,还买找工作的报纸。又陆陆续续的面试了好多家公司,有做会展的,有做淘宝的,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对淘宝没什么概念,觉得更摆地摊没啥区别。有家做防水材料的叫东方雨虹的公司我映像特别深,因为每次买招聘报纸,他家的招聘信息都在最后一版的最下面。期期不拉。后来也知道了,这是做广告的一种方式,增加曝光率。这些公司都被我一一否决。到了7月,我也从学校搬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后面的长风二村那里,因为那边离地铁三四号线都特别近,到中山公园就1站,到人民广场也就6站的距离。长风二村出大门过条马路就是华师大后门的小吃街,人气非常的高。也是在这里,我认识了几个从摆摊开始,慢慢做成大店的老板,也见识到了餐饮行业的巨大威力,为我后来离开上海,去扬州做餐饮生意打下了基础。这是后话。,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看报纸时,见到一则金茂大厦某公司招聘业务员的信息,是做高档会所会员和游艇会所会员的销售的,立马产生了兴趣。我当然知道这种模式我肯定是复制不了的。之所以想去这家公司,是因为位处陆家嘴的金茂大厦在我们那时候的毕业生心中,还是圣殿般的存在。二是我实在想见识一下真正的有钱人都长成什么样子,他们到底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吃些什么玩些什么靠什么赚钱。,  把自己的简历投递过去,,第三天就接到了面试通知。经过了两轮的面试,到第三轮大BOSS面试的时候,我还因为疏忽差点被淘汰掉,还好靠着自己一点点小小的机敏和做销售时学来的厚脸皮成功过了第三轮。,  到金茂正式上班以后,很是高兴了几天,每天上班都坐2号线在陆家嘴站上下班,吃饭是在金茂52层的餐厅里吃饭,每人17元标准的免费员工餐,水果小点心畅吃。每天中午做在52层落地玻璃窗旁边,看着上海黄浦江边的车水马龙,感觉十分高大上。就是感觉吃饭和蹲马桶的时候整个楼都在晃,对于我这个非常恐高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工作的内容,就是拿着公司给的名单,挨个打电话给客户,邀请他们来体验我们的所谓的高端会所。叫凯越美食会和金茂游艇俱乐部的。,  公司的老板,我们叫的老大,是一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华侨,当时找时间和他私下聊了几次,才得知他小时候在北京长大,后来去了澳洲,在澳大利亚卖海上轮船的保险起家,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港口等待从国外到达澳港口的轮船靠岸,后来回国后也是从事保险行业之后才转战其他行业,他告诉我,刚来上海创业的时候,为了省钱,大夏天从外滩走到了中山公园,走的浑身湿透。其实看他的气质谈吐以及生意模式,我一直怀疑他是一个富或红二代,不过也一直无法证实。,  几年以后,电视剧《蜗居》红遍大江南北,我才知道,我以前的老板冯嘉怡,竟然已经进军演艺界了。在蜗居里饰演宋思明的小弟,也就是郭海藻的老板陈寺福。可惜之后一直不温不火。,  说到客户,里面比较有名的有光头袁*,经常上电视,很随和很风趣的一个人,会和我们年轻人开玩笑。就是感觉比较色,特别喜欢和公司的女孩子说话。还有金融界的湘财证券的金岩石,那个时候经常上上海第一财经的节目。所以比较熟悉。每次联系他,他总说他人在美国,还没有回来,我知道这是托词和借口。整个公司的销售团队,最努力的两个人,就是我和另外一个公司的元老。我的努力体现在效率和脑力上,我每天总比其他人接通更多的客户,而且回家后还会对当天的客户做出整理,哪些沟通有问题,哪些话术需要改进。也买了很多销售方面的书籍,还花了7000块参加了孙路弘老师在金茂大厦举办的销售培训班,孙老师的《用脑拿订单》,直到现在我都认为是所有销售类指导图书中最有实战价值的。孙老师给我推荐的电影,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华尔街》,我到现在看了不下100遍,自己想想都觉得变态,哈哈。不过《华尔街》实在实在太经典了。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推荐的商业电影中的第一部。,  可以毫不脸红的说,因为制定了自己创业开公司的目标,所以我毕业后的每一天都没有浪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每天都会记下大量的商业心得,为我后面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的努力,三个月后,我和另外一个上海女生M拿到了公司颁发的销售新人奖,公司奖励了我们每人2000奖金和一个印有金茂大厦**会所log的水晶杯,以兹鼓励。,  关于M女生,记得有次公司玩游戏,真心话大冒险,漂亮的M女生被问到上次ML是什么时候,一共几次,M大大方方的回答,3天之前,2次。和一个认识不到半个月的台湾男生。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平时如此害羞的一个妹子,玩起游戏来竟然一点都不含糊。,  两年后M嫁给了这位台湾男生,家里超级有钱,随着老公去了台湾当了一名陆配。后来我们在QQ上聊天,问到她的婚后生活,回答,极其不开心,每天在家胆战心惊,生怕惹公婆不高兴。文化上也很难融入。特别想回大陆。在后来我经常去台湾大学的BBS上面跟绿营的台独分子斗嘴,也算是为我们陆配出一口气吧。,  在金茂大厦上班,体会到和其他普通写字楼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庆节前后,在金茂的电梯间,讨论的都是去非洲,去欧洲旅游的规划和见闻。而在其他普通写字楼,讨论的则是去西塘,去杭州比较多。度假地点的不同,是我觉得金茂和我接触过的普通写字楼的最大区别。因为那个时候知道金茂的很多金融领域的金领都是年薪百万朝上的,都是我眼中无比牛叉的大牛级别,后来真的赚了比这个 多的多的钱,反而没了外出旅游的兴趣。倒是觉得窝在家里玩玩复古的红警星际实在是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在金茂上班还有一件让我比较难忘的事情,在金茂上班后,我的好哥们刚好在宝钢找到了工作来了上海。于是我被他忽悠去了宝山和他一起住。每天早上必须6点30起床,刷牙洗脸后,在铁力路坐地铁3号线,经过1个半小时的车程,达到中山公园,又随着庞大没有缝隙的人群,下到地下换乘到地铁2号线,又需要大概20多分,才到陆家嘴站。所以,我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大概就要4个小时。而且神奇的是,不管我起的早晚,每次到公司都刚刚好9点,误差不会超过30秒。不过在地铁的时间我也没有浪费,抱着孙路弘老师的《用脑拿订单》狂看,那个时候就像一块海绵,疯狂的吸收对我有用的知识。,  两个多月后,在和主管奥斯卡的一次争吵后(我们公司都用英文名,每个新人进来都为起什么名字而伤透脑筋),第二天我“名正言顺”的要求离开公司,奥哥问我是不是因为前一天吵架的缘故,这位40岁的湖南人,非常恳切的找我深谈了一次,两个人大概聊了快1个小时,那可是上班时间。又一次的问我是不是因为和他争吵的事情,我心里说,大哥,我有这么小心眼吗?我要真的愿意留下来,你就是拿鞭子抽我我也不走。后来一家公司,用为我办生日PART和高管加期权来挽留我,而且真的非常有诚意。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而且一丝犹豫都没有。,  老实说,面对创业带来的巨大收益满足感刺激感,打工实在无法让我提起一点兴趣。你给我个500强的高管我也不不会去。(当然,500强也不会傻叉到请我去当高管,呵呵。)为啥演艺圈那么多吸毒的?而企业家圈子里几乎没有?创业真的是一件很上瘾的事情,痛并快乐着,你会觉得非常充实加愉快加苦逼,根本停不下来。不像演员,除了上通告拍戏,马上就空虚下来。,  很多没有创办过公司的同学,看到这一段,很可能会觉得我吹牛,其实你真的要是能体验过一次那种《富爸爸》里描绘的“骆驼穿过针眼”以及,“对财富的惊鸿一瞥”的感觉,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对打工有任何兴趣。看过网上一篇文章,说创业就像吸毒,让人飘飘欲仙,欲罢不能。我没吸过毒,其实我估计这位网友也应该没吸过毒,不过我能体会到他说的那种感觉。,  离开公司后我休息了几天,去杭州和金华玩了一圈,金华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兄弟。他领着我去义乌玩了一天,那个时候站在义乌街头,基本2分钟就会开过去一辆大奔。我在想,义乌应该是全中国财富密集程度最高的地方。 结束浙江之旅,我回到了上海。,  回来之后,又继续了我的海投,在面试了十来家公司后,我选中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网络公司,公司是新成立的(后面我们称之为AA公司),只有不到20个人,地址在浦东蓝村路,是做上海中学生远程教育的网站,我待了不到1个礼拜,就敏锐的感觉到,我的机会来了。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这次商业直觉非常准,正是这个项目,在两年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成就了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在写这个项目的操作过程之前,我先说下上海这个城市的特殊性。上海的教材是独立的,圈子内的人称之为,上教版。上教版最大的特点就是英文特别难,数学比较简单。一般的网络教育公司,比如06年航母级别的黄冈中学网校,北京四中网校,到了上海必定水土不服。这就造成了一个行业可以切入进去赚钱的时机,我把这个时机称为窗口期。,  什么逻辑呢?从第一家大鳄进入,留给小微们喝汤的时间大概就3~5年左右。3至5年后,随着更多的资本进入,小微们基础就只有残渣的机会了。要么创新,走差异化的道路和大鳄抗衡。要么学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行业。不过游击队的打法,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比较好用,现在资讯越来越发达,各行各业留给小资本创业者的窗口期越来越少,打游击的招数就比较难了。,  进入公司一个礼拜后,我弄清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切入市场的时间,并认真分析了公司的商业模式,觉得我可以把这个项目做个缩小版的出来,或者搞个差异化的东西来给客户,也就是这些高考的学生,做个5年的时间起码没有问题。暂且把这个公司称为AA公司吧,现在AA公司依然存在,依然在上海这片热土上赚着钱。,  于是我做了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书,谁也没找,直接去找了L,也就是前面力荐让我离开齐家网的那个朋友。我们从晚上7点开始吃饭,边吃边聊,到了晚上又去他家,一直聊到第二天早上的6点多才睡觉。结果就是,他给我出资30万,我又从我家亲戚那,每家借了2万,条件好的当然就借的多一点,又问父母借了3万。找几个朋友借了一点,总共凑了10万,加上L的30万,一共40万,总的初期投入可能还不如AA公司的一个零头,(AA公司投了500万)。 L在整个运营中只给了我一个建议,“速度一定要快,和时间赛跑”,  钱搞定了,剩下的就是合伙人和老师了。合伙人倒是不愁,我早在学校兼职打工的时候,就为未来公司储备合伙人和员工。我后来开店的合伙人和员工,有很多都是之前打工认识的。基本每个我接触的人,性格,特长我都了如指掌。合伙人储备,是你在打工的时候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等到了项目到眼前,却找不到合适的合伙人。合伙人我找了以前大学时期打工认识的一个数码产品公司的销售主管,LB,浙江宁波人,从小在上海长大。日本留学回来的。我当时给他开出的条件是,不用带一分钱进来,给他10%的干股。L占44%的股份,我占46%。当时也没想到这个分配是否合理,就凭感觉进行了前期的分配。合伙人的事情搞定了,L还有他自己的公司,他算投资人,不参与运营,我和LB两人,我负责找老师,LB负责建网站。在网站的投资上面我和LB就发生了分歧,LB建议找正规公司去做,对方给出的报价在1万2。我认为手里的钱本来就不多,找个朋友做一个,2千块就可以搞定。多出的1万块,我们能给一个员工发好几个月的底薪了。LB是大公司出身,凡事讲究高大上的,而我则认为,只要我们的课程内容做的足够好,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就可以吸引学生来报名。网站的建设能省钱就省钱。个人能做的为什么要找大公司花这笔冤枉钱?对于一个还没有现金流的项目而言,永远记住,可花可不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必须要花的钱,要砍一半花。这是小公司草创初期,花钱的方法论。针对餐饮行业一样适用。,  整个项目中,对我最难最难的就是找老师,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因为AA公司把门槛抬的太高。AA公司请的都是上海四大名校的退休老师。就是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还有华师二附中。如果我这样贸然去找,这些老师肯定不会理我,于是我找到了当时大学选修课的老师,CD。此人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在上海的教育和文化圈有很广的人脉。在C老师的推荐下,给我引荐了一位他的学生,上海XX中学的在职教师,虽然该老师名气在上海不是最响,但是XX中学也是四大里面比较牛叉的,特别是该老师的数学课。找物理老师的时候,我从中介那里瞄准了一位上海市重点的退休老师,开始他根本不搭理我,不愿意录制视频课程,没办法,我使出了做销售时死皮赖脸的功夫,每天提着礼物在他家小区楼下等他上下班。每次见面总是满脸堆笑“X老师,又来麻烦你了,你看到我是不是特别烦呀?”。最后X老师也被我逗笑了,搞的没脾气,不得不答应了我录课的要求。而且我帮X老师的外甥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就是在金茂的那家公司,你没看错。在那个时候的上海人眼里,能在金茂工作,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要歪一下楼谈论一下人脉这个事情。,  前段时间和我一个做会计公司的女性朋友聊天,该女比我小几岁,刚刚30。民办大专的会计专业毕业。她毕业的时候从每月600块网吧收银员做起,现在已经做成了一家小型的会计公司,年净利润在50万左右。她告诉我,自己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和一些税务局的领导打交道,她个人得出的感受是:这个社会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黑暗。碰到的几个领导都在她的要求下给她介绍客户。而且一分钱的回扣都不要。,  当她的客户知道她是某某领导介绍的,客户连价格都不砍。,  我当时心里说了一句:英雄随见略同啊!!其实,人和人之间,除了利益关系,真的还是有人情的成分在里面,当然,也有长辈对晚辈的提携,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  对人实在一点,嘴巴甜一点,大方一点,总没有坏处。前两年轰动全国的铁道部刘志军案,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该案有个山西女商人丁书苗?丁当年刚认识刘的时候,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无财无色。就靠在办公室里软磨硬泡,打水洗衣服感动了刘。最终形成了利益联盟。难道丁比你多了一个有权势的爹吗?她比你更加聪明智慧吗?她比你口才更好吗? 所以,你认识谁不重要,谁认识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认识谁,方法是什么。,  总而言之,费劲了各种办法,老师全部搞定了。接下来我们就到处找办公室,从松江一直找到浦东,又从浦东找到浦西。绕了一大圈,又绕回了杨浦区。租写字楼也罢,做餐饮找门面也罢,一定要多跑多问,只有在看过大量的对象后,才能有所比较。杨浦区大学比较多,各种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我们找了间很便宜的办公室。就在杨浦公园不远。每平米大概是其他地方的一半。办公楼虽然旧了点,但是非常整洁干净,旁边还有上海一所重点高中。房东是个福建人。后来我陆续在上海租了几次办公室,好多都是福建人当的房东。认识了一个做洗脚店起家的大哥,也是福建人,是我第二次杀回上海做餐饮时一个门店的房东。不得不服,福建人真的是天生的房产投资高手。,  租好办公室,我们就开始放手招聘员工,这个时候网站也做好了,效果虽然不是非常理想,但配上我们的课程,绝对是拿的出手的。到现在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做网站从来不超过1000块钱。你到专门的网络公司去做,因为他需要支付各种成本,人工,房租,水电,所以必须要高价格才能收回成本。个人做就不一样了,只需支付点时间成本。很多身边朋友不同意我的做法,但是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产品好才是王道。网站做的再漂亮,也只能暂时对客户产生吸引力。让客户信服,你必须拿出对客户真的有帮助的产品,对他真的产生价值,他才会掏钱。,  接下来写写我那两年面试过的和跟我工作过的印象比较深的员工。,  那家公司是我第一次招聘和面试员工,我心里比面试的都紧张。因为不知道面试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我当时招聘的员工,有几个是映像比较深的。其中一个湖北黄石的女孩子,才刚刚20岁,开始是打电话给我推销办公用品的。聊了几次后,对我比较佩服,于是我鼓动她从上家公司辞职,过来跟我一起做中学的远程教育。当然前提是她在电话里给我推销时,表现的也比较优秀。约了一天,过来面试,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现在的小姑娘,真的是太了不得了。你过来面试,怎么穿成这样?还有,化妆的时候能不化那么浓吗?当时天气也不是很热,拜托你不要把胸露的那么多,哥虽然不是柳下惠,但你得分清场合不是?因为已经在网上和电话里聊过几次,所以也不是很生疏,我就跟她指出了这些面试中的问题。,  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是这么回我的:“现在的年轻女孩都这么穿呀,有什么问题?”。我顿时满脑门黑线。这个女孩子虽然文化程度不是特别高,但是领悟能力非常强,在我操盘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的所有员工中,她是唯一一个不依靠学科知识,却能完成销售的。她能从高三学生的考前心理调节,饮食安排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和学生家长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其他员工最少也是大专学历毕业的。但是她的销售一直排在前三位。这个项目结束后,她回家和一个家里介绍的老乡结了婚,然后一直在家里帮父母和哥哥打理自家的酒厂生意。前段时间给我打电话,第二个宝宝已经出生了,一儿一女,真是羡慕人呀。这一代农村出生的年青人,早已经没有了老一辈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还跟我直呼,其实最喜欢的是她刚刚出生的宝贝闺女。呵呵~~,  另外一个是我们从复旦招的一个网络答疑的兼职,研究生一年级,专业非常冷门,宗教学,一个个子非常瘦小的江西人。性格也比较木讷。说句老实话,以这种条件和专业,出去打工,可以说基本没有前途。前面我说过,我面试员工的时候,从来不虚假客套,有什么问题我会直接点出。他听了我的话,低头沉默了很久,才跟我说出心里话,从小到大除了学习,其他的能力基本为0。性格封闭,不合群,没交过女朋友,也从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  再次吐槽,中国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虽然为我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但是由于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也毁掉了不少有其他才能的小年青。希望未来的教育发展,既能注重基础教育并继续领先全球,也能学习美国那种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式。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能成功融合吗?,  最后此人在我的鼓励下,放弃打工,走上了创业这条不归路,并进军餐饮行业,从江西的大众品类米粉做起,经过两次失败后,现在在九江米粉市场做的不亦乐乎,开了5家店。南昌一套房,九江三套房和一部20万的车。还准备往南昌发展酒水配送方面的生意,  我见过非常多的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真的靠所谓的能力成功的有几个?非常非常少,都是依靠良好的思路和不断的小成本试错,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一步步做大的。什么是老板的能力?最基本的,懂商业模式,会选项目,会控制风险。先把这两项基本功练好,已经能秒杀很多中小老板了。这两项是从0到1的根本能力,这才是一个创业者真正需要的能力。,  所谓的“个人能力”很多时候就像餐饮行业的“口味”,你如果混迹餐饮行业超过两年,你会发现,口味的重要性其实有时候可能真的没那么重要。仔细想想你见过的生意非常好的餐厅或者小吃,有几家真的是因为口味好成功的?“能力”就像“口味”,是可以依靠时间的积累逐步提高的。当你没有具备真正的商人的思维方式和商业基本常识,你的能力再强,也还是只会打工而已。,  吐槽完了员工,继续说我们当时的项目吧,我们从一个专门贩卖学生名单的家伙手里,买了大概有20万的学生名单,从初三到高二的,因为当时高三已经离高考没几个月了,我们就把销售的重点放在了高二的学生身上。老师课程的录制,由于前期沟通的到位,银子也送的到位,所以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就是有时候出现讲的不太清楚,比如吐字不清的,重要知识点讲的不细的,我都会要求老师重讲。这个时候,我和LB的思维模式差异再次体现出来,上次因为做网站的事情我们就发生了分歧,这次也同样。不过是因为LB在一次吃饭时告诉我,老师们普遍对我这种过分计较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有抵触情绪。但是我告诉他,课程是我们的核心产品,你可以糊弄一次,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就有后面的三次四次。这样你课程的整体质量就大打折扣,这不但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我到现在还坚定的认为,一个好的项目操盘人,应该清楚的明白,一个项目里,哪些是最重要的,必须用生命去守护,哪些是不重要的,不要在这些地方花过多的时间和经历。这些都是需要商业逻辑来支撑。不过好在,当时我们请的制作课件的华师大的女孩子,真的非常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纰漏。,  因为LB在大公司待过,又留过学,有时候对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土鳖有些看不起,总觉得我的很多思路不符合一个正规公司的流程和逻辑。我告诉他,打游击战和阵地战,当然需要不同的战略战术来配合。,  和LB接触,虽然做事情上有很多分歧,但是他对我本人真没话说。到现在我们都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个性比较直,这点遗传我老娘的性格,不圆滑,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估计我要是去事业单位上班,当个科长就到头了。,  一 riding the bus 搭公车,  题记: 一直挺喜欢的一部商业励志影片,《 当幸福来敲门 》,里面的主人公将他那段时期的生活分为5个部分,  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对过去这些年,创业及打工的经历做一个真实的记录,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不会对过去的某些时刻遗忘。因为,他包含了我所有的复杂的情感在里面。希望,失望,激动 同时也希望,我能对过去6 7年的商业经历有一个大的阶段性的总结,并使从中学到的商业逻辑对我后面有更加深刻的指导作用。尽管很多,是已经融入我血液里面的东西。 我们都,“在路上~~~”
本文由 admin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nba比分直播篮球)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zhibo83.cc/post/3676.html
相关文章

热文